老焦,,一個有著30多年工作經(jīng)驗的老消防,,借助這個平臺與大家共同關(guān)注消防安全,普及火場避難,、求生逃生知識,。唯愿天下無火災(zāi),祝愿人人都安全,。
01
首先,我們要了解火災(zāi)過程中,,影響人們逃生甚至導致人員死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是缺氧。所謂燃燒就是可燃物與氧氣的化學反應(yīng),。煙氣中的氧含量往往低于人們生理所需的數(shù)值,。正常空氣中氧氣占空氣的體積百分比是氧濃度21.7%,,當空氣中氧濃度降低到15-6%時人就會四肢乏力,,思維障礙;當氧濃度低于6%時,,人們就會因缺氧而導致窒息死亡,。火災(zāi)中,,燃燒必然會消耗大量的氧氣,。數(shù)據(jù)表明,火場中氧濃度最低可以達到3%,,人們?nèi)绻患皶r迅速撤離火場,,危險性可想而知。
據(jù)消防救援部門統(tǒng)計,真正在火災(zāi)中被燒死的人是很少的,,80%以上的遇難者都是先被滾滾的濃煙嗆暈,,導致呼吸困難窒息而死,或者是窒息暈倒失去逃生能力被火燒死,。
02
其次,,我們要了解濕毛巾在火場逃生過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綜上所述
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
需要注意的是,,濕毛巾雖然能夠發(fā)揮一些作用,,但我們在使用過程中要澄清幾個誤區(qū):
1,、防止因?qū)ふ覞衩淼⒄`逃生時間。逃生過程中,,時間是以秒來計算的,。在初起火災(zāi)環(huán)境中,使用濕毛巾是必要的,,但要注意尋找毛巾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浪費了寶貴的逃生時間,即使有毛巾也于事無補了,。2013年6月,,在臺灣鳳山市一棟透天厝(塔樓,相當于中國南方的通天樓)火災(zāi),,單親媽媽被火燒碎玻璃的聲音驚醒,,起床打開房門,迎面一陣濃煙襲來,。媽媽趕緊一邊叫醒睡在身邊的兒女,,一邊跑到浴室里拿了兩條毛巾蘸了水,打算回來交給兒女。但就在這幾秒鐘的時間,,濃煙充滿了浴室和臥室,,已經(jīng)救不了兒女。她只好從浴室的窗戶爬出,,跳到相鄰人家陽臺逃生,。如果她叫醒兒女一起逃生或一起去找毛巾,可能她們會有一線生機,。
2,、防止使用錯誤的逃生姿勢。有些人說,,火場中高溫有毒的煙氣由于溫度高,、密度小,大多集中在空間的上部,,靠近地面的地方還有新鮮空氣,,因此火場逃生時應(yīng)當匍匐前進。這種觀點,,前面的道理是對的,,但匍匐前進就錯了。試想一下,,當你手拿濕毛巾捂住口鼻,,如何匍匐前進呢?我們都不是特種兵,,全副武裝,,仍然能夠快速匍匐前進,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火場逃生,,爭分奪秒,只要條件許可,,能跑多快跑多快,。高溫、有毒的煙氣,,不會長時間停在空間上部,,短時間內(nèi)就會蔓延到整個空間。匍匐逃生,,確實是找死的節(jié)奏啊,。
3、濕毛巾并不是含水量越大,、層數(shù)越多越好,。理論上講,,毛巾的含水量越大、折疊層數(shù)越多除煙效果越好,,但層數(shù)越多,、含水量越大,透氣阻力也會增大,,會造成呼吸困難,。我自己也用4塊不同的毛巾現(xiàn)場實驗了一下。有棉制品,,也有竹纖維的,,有厚一點的,也有薄一點的,。用水浸泡,,再把水擰干,折疊三次,,即8層,,捂在口鼻上,呼吸已經(jīng)比較困難了,;折疊四次,,即16層,呼吸很艱難,。如果在心情緊張,、高強度運動下,呼吸頻率加快,,呼吸的難度會更大,。所以,含水量不能太高,,一定要擰干,。一般建議以8層為限,。如果沒有毛巾,,用其他浸了水的織物也可以,效果可能不如毛巾好,,但總是有勝于無,。
轉(zhuǎn)自:山東消防
轉(zhuǎn)自:山東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