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提出:高職英語教學應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以就業(yè)為導向。高職教育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要求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貫徹這一指導思想,本課題組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嘗試使用了“項目課程”教學法。
一、“項目課程”的教學法理論基礎和含義
項目課程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強課程內容與工作之間的相關性。項目課程的總體指導思想可概括為三個“對接”:課程結構和崗位任務的對接、課程內容和職業(yè)能力的對接、教學情境和工作情境的對接。項目課程的核心內涵有二: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典型產品或服務為載體的項目活動為主體。項目課程的學習過程是以行動為主的自我建構過程,以完成工作化的項目任務為基礎,在有目標的行動化學習中積累實踐技能、獲取理論知識。項目課程模式真正做到了理論融于實踐,動腦融于動手,做人融于做事,在“所學”與“所用”之間建立了一個近乎“零距離”的通道,實現了職業(yè)技能與職業(yè)意識的綜合培養(yǎng)。
二、基于項目課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設計
以“項目課程”的教學法理論作為指導,我們將大學英語課程分為基礎模塊、行業(yè)模塊和素質模塊。具體來說,
1、基礎模塊:職場素質英語
本模塊以提高職場環(huán)境下英語交際能力為目標、以職業(yè)素質為主線構建單元主題與教學內容,并在其中穿插英語基礎語法與寫作技巧,同時兼顧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聽力和口語內容,幫助學生順利通過山東省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并為其進一步學習英語打好語言基礎。
根據素質教育通行理論中提到的基本素質和較高素質,結合課題組總結出的職業(yè)需求,我們設計了包含八種職場素質的教學內容:
主題 | 聽說 | 語法回顧 | 寫作 | 項目 | 能力養(yǎng)成 |
職場禮儀 | 接待與著裝 | 情態(tài)動詞 | 請柬 | 贈送禮物 | 社交能力 |
興趣與責任心 | 興趣用語 | 時態(tài) | 會議記錄 | 會務安排 | 責任能力 |
誠信 | 銀行用語 | 從句 | 推薦信 | 貸款 | 處世能力 |
勤奮 | 性格用語 | 非謂語動詞 | 感謝信 | 公司調度 | 工作能力 |
團隊合作 | 贊成與反對 | 虛擬語氣 | 調查問卷 | 品牌忠實度調查 | 合作能力 |
服務 | 談產品質量 | 倒裝 | 投訴信 | 處理投訴 | 業(yè)務能力 |
時間管理 | 談論計劃 | 省略 | 計劃書 | 制定發(fā)展計劃 | 統(tǒng)籌能力 |
學習與創(chuàng)新 | 討論創(chuàng)業(yè) | 強調 | 廣告 | 起草廣告 | 創(chuàng)新能力 |
2、行業(yè)模塊:IT英語
本模塊依據電子信息行業(yè)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環(huán)節(jié)或場景設計教學內容,力求使學生具備在本行業(yè)領域內運用英語進行基本交流的能力;根據主要工作任務所需的英語知識和技能設計英語學習任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處理與信息技術工作相關的業(yè)務的能力,兼顧交際技能、職業(yè)技能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內容安排:
主題 | 課文 | 聽說 | 寫作 | 項目 | 能力養(yǎng)成 |
客戶接待 | 新世界,新思維 | 客戶接待 | 電子郵件 | 接洽 | 接洽能力 |
產品設計 | 局域網 | 設計建議 | 招聘啟事 | 設計方案 | 表達能力 |
產品測試 | 網絡接入測試 | 測試程序結果 | 測試計劃 | 測試報告 | 合作能力 |
網絡服務 | 營銷策略 | 產品的推廣 | 回復信 | 網絡調查 | 溝通能力 |
市場營銷 | 如何成為優(yōu)秀的銷售員 | 服務的推廣 | 表格 | 信息技術產品銷售 | 合作能力溝通能力 |
售后服務 | 計算機維護常識 | 投訴和回復 | 操作說明 | 售后服務 | 服務能力 |
技術支持 | 網絡維護 | 技術支持 | 保修卡 | 故障排除 | 解決問題的能力 |
行業(yè)探索 | AT&T寬帶連接 | 趨勢討論 | 簡歷 | 就業(yè)調查 | 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 |
3、素質模塊 :文化提升
素質模塊 包括英語技能類、英語文化類、英語應用類等,比如英美文化、跨文化交際、英語演講等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兼顧學生的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和個性發(fā)展的需求,從而實現其全面發(fā)展。
這三個模塊中,基礎模塊和行業(yè)模塊是必修課程,素質模塊作為選修課。它們既循序漸進、層層遞進,又相互協(xié)調、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個系統(tǒng)完備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體系。應用這一體系,學生在掌握相關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之外,能有一些語用意識、跨文化交際意識、學習策略的意識,并最終形成英語的職業(yè)技能,包括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三、基于“項目課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實施
1.實驗設計與展開
本實驗采用“準實驗設計”,類型為“不等控制組設計”。實驗設計根據每單元話題(項目)組織學生在課前利用網絡平臺查找資料、交流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呈現學習內容,課后進一步開展討論、自評和互評,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形成對他們的形成性評價。在實驗過程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活化教材:教師在課前認真分析教材,大膽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取舍和順序的調整。教師通過緊扣主題來活化教材,重組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使靜態(tài)的文字變成活潑的交際活動。
(2)巧設項目:這是該教學法的關鍵,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項目的設計應以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指導。對于項目的設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項目目標。
(3)設計活動:“活動”是項目教學法的基本組成部分。為了讓學生能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更好地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在課堂上教師根據不同的項目設計各種課堂活動,包括問答式教學、模擬與角色扮演等等。
(4)提高素質:教師從課堂的主宰者變?yōu)轫椖康脑O計者、組織者,活動的引導者和鼓勵者并對他們的準備活動和實施項目的方法進行必要的指導。因此,我們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教學理論知識,轉變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
2.實驗數據及分析
(1)實驗對象分析
實驗班和對比班隨機指派。本實驗選擇了山東電子職業(yè)技術學院計算機系2011級四個班分兩組進行試驗,這兩組學生男女生比例、平均年齡和前測成績均不存在明顯差異。
(2)實驗基本數據
山東省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實驗班的考試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實驗班最高分為95和92分,最低分為59和53分,平均分為71分;而對照組最高分則是89分和85分,最低分則是28分和44分,平均分為64分。說明試驗班學生經過一年的基于項目的學習訓練,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得到了提升,這種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學生英語知識技能的鞏固,增大了學習的容量,提高了學習效益。
訪談和問卷調查表明,學生對于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是認可的。實驗組中90%以上的學生認為“做中學、學中做”有利于提升職場交際能力,是學習英語的良好途徑。100%的學生認為他們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習策略更加多樣,人際關系得到了改善,團隊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過課堂觀察,我們發(fā)現實驗組的學生比對照組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更加端正,學習目的性更強,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更加融洽,學習效果明顯突出。
(3)實驗結論
通過實踐,我們認為項目教學有著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第一點,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在課堂上,大量的任務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均等的參與機會,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進來。這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
第二點,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項目課程教學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在準備、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得不上圖書館或上網查找各種資料,然后要自主思考、發(fā)揮想象力,通過組織編排才能完成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三點,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流與合作能力。在進行小組活動時,學生要使用有意義的、得體的語言進行交流,這也使得學生的人際交流與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此外,項目課程教學法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課前在任務的設計上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也要在課中善于發(fā)現問題并及時進行協(xié)調和解決。教師還要轉變角色,要從課堂的主宰者變?yōu)榛顒拥慕M織者、參與者,學生的激勵者和引導者。
實踐證明,項目教學有著無法超越的先進性。它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
(4)存在問題
教師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容易忽視學習法的指導。課下查找資料時,面對無限的資源,有些學生存在被網絡誘惑,偏離主題或者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的現象。課上部分學生有時依然處于被動狀態(tài),依賴性強,學生只關注自己那部分項目,老師不安排項目時或已完成項目時往往表現得無所事事,自主學習能力有待加強。(作者 孫艷婷)
參考文獻:
1. 李揮.項目課程:高職教育走向優(yōu)質的選擇[N].中國教育報,2007-09-12.
2. 王余明.對高職教育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思考[N].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0-2(總第88期).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基本要求[Z].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孫艷婷(1979—),女,山東臨沂人,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育教學研究。